
10月16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廣東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工作方案》(下稱《方案》)的有關情況?!斗桨浮访鞔_,到2027年基本建立廣東省碳足跡管理體系,并完成200個左右產品碳足跡核算評價。
將率先核算評估省重點產品碳足跡
碳足跡是指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直接或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總和。碳足跡核算的對象包括產品、個人、家庭、機構或企業等,其中產品碳足跡反映產品全生命周期產生的碳排放量,此次《方案》便主要聚焦產品碳足跡。其中明確,將率先對廣東的重點產品進行碳足跡核算評估,到2027年完成200個左右產品碳足跡核算評價。
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與交流合作處處長關繡娟介紹,這一目標主要基于廣東產業特點和外貿需求確定,優勢特色產品包括電子信息、海上風電設備、新能源汽車、家用電器、紡織等,“這些產品產量或市場占有率較高,減排貢獻突出、供應鏈帶動作用比較明顯”。
同時,還將聚焦國際上有碳足跡核算報告要求的出口產品,比如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實施后,涉及鋼鐵、水泥、鋁、化肥、電力及氫6個行業。“會優先聚焦鋼鐵、鋁等行業,組織遴選一批重點企業和產品開展碳足跡核算評價,提升企業應對國際綠色貿易規則的能力。”關繡娟表示。
將加大對低碳產品的采購支持力度
為加快碳足跡落地,《方案》提出拓展產品碳足跡推廣應用場景。
在金融政策方面,將產品碳足跡列入貸款和融資主體綠色低碳水平評價指標;鼓勵金融機構合理采信企業碳足跡披露信息,并基于碳足跡信息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鼓勵投資機構和評級機構將產品碳足跡納入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及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
同時,廣東將加大采購和推廣應用力度,適時將碳足跡納入政府采購要求中,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加大碳足跡較低產品的采購力度。結合今年全運會,《方案》還提出鼓勵全運會等重大活動的特許經營商品開展碳足跡核算評價。
實現產業綠色發展是碳足跡的初衷之一,《方案》提出將碳足跡管理納入省級零碳園區建設,鼓勵和指導綠色工廠、“零碳”工廠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評價。還要發揮鏈主企業引領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參與碳足跡工作,推動全產業鏈綠色升級。
逐步建立碳足跡國際互認機制
在核算評價、社會認同的基礎上,推動產品碳足跡跨境互信,是進一步服務廣東外貿的關鍵。
《方案》提出,要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產品碳足跡互信互認機制,推動在碳足跡核算評價方法、碳足跡因子、分級評定和應用場景等方面逐步實現互信共享。
《方案》還強調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動與友好省州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有關碳足跡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由重點企業、行業協會和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碳足跡聯盟,在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制定、因子數據庫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與主要貿易伙伴開展合作示范,逐步建立碳足跡互認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