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2025年表彰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大會舉行
黃坤明王偉中黃楚平林克慶會見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代表
9月11日,廣東省2025年表彰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大會在廣州舉行。會前,省委書記黃坤明,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楚平,省政協主席林克慶會見特級教師、南粵優秀教師和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代表并合影留念。
黃坤明充分肯定全省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事業發展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表彰代表表示祝賀,向全省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問候和敬意,并向所有關心支持廣東教育事業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謝。他說,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在第41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給全國特崗教師代表回信,充分肯定廣大教育工作者作出的貢獻,勉勵大家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本領,努力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面向“十五五”時期,廣東塑造優勢要靠人才,挖掘潛力也要靠人才,更好統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希望廣大教師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緊扣廣東教育強省建設所需,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堅定扛起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神圣使命,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做好教書育人工作,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廣東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要堅定理想信念,爭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信仰者、實踐者和傳播者,守正創新上好“大思政課”,用理論之光照亮學生人生之路。要涵養高尚師德,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切實做到為人師表,努力成為學生心中的“好老師”“大先生”,以良好師風教風引領塑造一流學風校風。要提升育人本領,緊跟時代發展與知識前沿,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創新教學方法,以過硬本領傳授過硬知識。要服務發展大局,堅持以研促教、教研相長,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科研一線、南粵大地。希望受表彰的同志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在我省新時代教育事業中再創佳績、再立新功。省委、省政府將一如既往關心關懷教師的工作生活,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
王偉中出席大會并講話。他表示,廣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對教師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實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省,教育投入連年實現增長,“十四五”以來全省累計新增超326萬個公辦基礎教育學位,有8所高校、21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廣大教師堅守三尺講臺,潛心教書育人,在立德樹人、鄉村教育、科研攻關等領域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代表。希望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特崗教師代表的回信精神,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堅定不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涵養高尚師德師風,強化專業能力錘煉,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本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努力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持續加大政策供給和要素保障力度,支持教育事業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共同譜寫教育強省建設新篇章,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省委常委、副省長張國智主持大會。會上,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勁軍宣讀《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表彰特級教師、南粵優秀教師和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的通報》,共有499名特級教師、1675名南粵優秀教師、170名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獲得表彰。受表彰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代表作交流發言。
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馮忠華參加了會見活動。
- 廣東省黨政代表團到廣西考察對接東西部協作工作 加強戰略對接資源共享優勢疊加 推動粵桂協作不斷邁上新水平 黃坤明陳剛王偉中韋韜孟凡利王維平參加有關活動 2025-09-10
- 廣東省黨政代表團到貴州考察對接東西部協作工作 緊密攜手推進粵黔協作走深走實 深化合作共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黃坤明徐麟王偉中李炳軍馬漢成參加有關活動 2025-09-08
- 廣東省黨政代表團赴新疆喀什考察對接對口援疆工作 立足新起點更高質量做好援疆工作 攜手開創兩省區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黃坤明陳小江艾爾肯·吐尼亞孜何忠友參加有關活動 2025-09-07
-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并聽取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研究進一步做好對口援藏等工作 黃坤明主持會議 2025-08-28
- 2025年廣東省黨外人士暑期座談會召開 通報全省經濟工作 就“十五五”發展聽取意見建議 合力推動“十四五”圓滿收官 共同繪好“十五五”發展藍圖 黃坤明主持并講話 王偉中林克慶出席 2025-08-28
網站首頁
個人中心
智能機器人
無障礙
手機版


網站官方微博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