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惠州大亞灣石化園區,一張串聯起園區內危險化學品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網絡,在科技賦能下越織越密。
“AI算法能對人員行為、環境參數、設備運行等進行實時智能分析,自動抓拍異常情況并即時預警。”惠州市應急管理局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科負責人介紹,智能化管控平臺已覆蓋大亞灣石化園區、惠陽新材料產業園、惠州新材料產業園三大園區,實現危化品安全生產風險的精準識別、分級預警與閉環管理。
今年以來,惠州市抓實“隱患排查治理年”行動主線,打好安全生產“組合拳”,以“人防+技防”做深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數據顯示,1—8月,全市2172個重大事故隱患“清倉歸零”,隱患排查同比增長87.1%,有效化解一批安全風險隱患,為城市發展擰緊“安全閥”。
為行業安全管控提供“定制說明書”
電動自行車以其經濟、便捷等特點,成為城鄉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室內充電、飛線充電等行為屢禁不止,“電雞”安全成為不少城市的棘手問題。
充電裝置、停放場地供應量與車輛保有量嚴重失衡,是引發“電雞”安全問題的關鍵。惠州推動各縣(區)通過政府補貼建設、鼓勵第三方籌備建設、物業單位自建和建筑用地紅線內改造等方式,加快建設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點。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接口超16萬個,主城區所有住宅小區基本實現全覆蓋。
同時,惠州發動基層鎮街對經營性自建房和居民住宅小區的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情況進行檢查,累計排查架空層4815棟,清空不具備停放充電條件的架空層866棟,累計清除違規停放電動自行車2萬余輛,糾治“進樓入戶”“飛線充電”等違規行為1.3萬起。
整治“電雞”隱患,是惠州深入推進“隱患排查治理年”行動的有力寫照。今年以來,惠州市安委會聚焦人員密集場所、危險作業、重要工程、敏感時間節點等重要環節,推動35個市有關單位細化37份方案措施,7個縣(區)分別制定本地區工作方案,形成“1+7+N”工作格局。
累計完成燃氣入戶安檢354.83萬戶(次),為6.87萬燃氣用戶更換橡膠軟管、1.44萬戶更換減壓閥;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567艘、組織拆解200艘;查扣非法潛水船舶12艘,移送公安、海警部門涉案人員15名……惠州以“4個方面+20項重點任務”為主線,深化重點領域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
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并非簡單的“一刀切”,需要結合各地各領域特點,推進安全管理精細化。惠州在今年發布的特種設備、消防等重點領域的7項地方標準中,融入地方特色,為行業安全管控提供“定制說明書”。
以民宿消防安全為例,《民宿消防安全管理規范》將全市民宿分為靠近山體的民宿/森林民宿、海島民宿/海濱民宿等不同類型,并針對不同類型制定相應規則。比如,規定靠近山體的民宿/森林民宿需設置防火隔離帶,海島民宿或海濱民宿則要配置手抬機動泵。
“這背后反映的其實是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轉變的安全管理理念。”惠州市應急管理局綜合協調和調查統計科負責人表示,惠州深入分析本地產業布局、風險特點和實際需求,制定出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地方標準,能夠更有效地壓實安全責任、防范特定風險、保障城市安全運行和經濟社會發展。
超5000人次專家開出企業“安全良方”
“氧氣是有可能從上游工廠進到丁二烯儲罐系統里的,要注意及時檢測氧氣含量,防止丁二烯聚合引起安全事故,建議安裝氧含量在線分析儀。”來自應急管理部的專家在檢查歐德優創(惠州)倉儲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歐德優創”)的丁二烯儲罐時,指出其存在安全隱患。
丁二烯是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之一,閃點低,爆炸下限低,且極易與氧發生氧化反應,容易因管理不慎而發生自燃、爆炸。“員工和專家圍繞工藝設計、工藝操作、設備管理等問題深入探討,提高了我們對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及專業知識的認知。”歐德優創主要負責人李守錄介紹,去年以來,公司接受專家指導幫扶服務共4次,幫扶整改問題58項。
專家幫扶指導為企業安全生產指明方向。今年以來,惠州各級政府派出專家5362人次,為3464家企業開出“安全良方”,整改問題隱患5.62萬個,以強有力的監督助推責任落實,提升排查事故隱患的意愿與能力水平。
為提升隱患排查效率及整改完成率,惠州堅持查幫結合,落實安全督查長效機制。今年,惠州市安委辦牽頭會同住建、交通、應急等部門組成7個工作組,通過專家指導幫扶、問題隱患曝光等形式開展督導檢查,共檢查企業75家、發現問題隱患334個。
如果說專家幫扶、政府督查是推進隱患排查治理的外部動力,那么發動企業自查自糾則有助于形成內外合力。
6月19日,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惠州分公司一維保工程師在例行巡檢甲類庫房時,發現連鎖風機系統異常停機,遂立即啟動應急處置,切斷風機電源,并在庫房周邊設置警戒區域,同步向相關部門報告。
經排查發現,3臺風機因電機繞組老化導致故障。該公司立即更換故障風機及控制系統組件,重新調試連鎖啟動功能,恢復風機正常運轉,并根據公司內部隱患報告獎勵制度獎勵該工程師1000元。
今年以來,惠州積極踐行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全市17514家生產經營單位已建立完善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報告問題隱患8.39萬條,獎勵金額367.1萬元,公布55起典型案例,形成“警示沖擊波”。
當前,部分企業自查發現重大事故隱患比率仍偏低,企業自查自改常態化機制需持續完善。惠州市應急管理局綜合協調和調查統計科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繼續抓住企業“關鍵少數”,對企業主動向屬地監管部門報告重大事故隱患并正在落實整改措施的,免予行政處罰;不查不改的,依法予以“一案雙罰”,切實提升企業自查自糾問題隱患的意愿和能力。
AI激活安全生產隱患精準防控
“嘀嘀嘀。”近日,李長榮(惠州)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李長榮材料”)維修人員羅歡的手機上突然響起一則異常提示:氨壓縮機B6001A發生故障!他趕到現場檢查后發現,電機軸靠背輪螺栓斷裂,隨即進行停機操作,避免了重大設備事故的發生。
這則“異常提示”,發自惠州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智能化管控平臺。去年,李長榮材料將數字化管理系統接入該管控平臺,完成智能巡檢等11個管理模塊建設,能實時監視重要設備的溫度﹑震動等關鍵數據并及時上傳、發出預警。“目前系統共發現設備隱患10多起,減少設備意外損失超200萬元。”該公司安全負責人鄭齊說。
該管控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管控平臺以感知數據為支撐,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風險精準識別、分級預警和閉環管理。“目前平臺已覆蓋大亞灣石化園區、惠陽新材料產業園、惠州新材料產業園三大園區,其風險感知能力能幫助安全監管人員及時發現潛在風險,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
科技筑基,推動安全生產監管模式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精準防控轉變。
在危化品管理、交通運輸等領域,一張以高科技為基底的安全網在惠州越織越密:借助無人機航拍技術、監測預警系統,全市排查整改非煤礦山企業隱患問題337處;加強與高德地圖數據共享應用,精準定位并語音播報2025年33處高速公路事故多發黑點。
“船員的違規操作,比如疲勞駕駛、使用電子設備、擅離崗位,都會被智能監控設備捕捉到。”惠州海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惠州推動轄區載客30人以上的涉客船舶駕駛臺安裝監控設備,讓安全隱患無處遁形。
設備更新是筑牢安全防線的另一重要舉措。惠州推動重點領域安全升級改造、淘汰落后產能及設備工藝共計4802項。使用端方面,改造老化燃氣管道約27公里,新建燃氣管道270.57公里,助推城市“血管”煥新;管理端方面,對在建交通項目工程的2.49萬組實體及原材料進行抽檢,數據總體合格率96.8%,嚴把源頭“安全關”。
展望下一步,惠州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在技術端、設備端發力,扎實推進化工老舊裝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等重點任務,引導居民加快淘汰老舊和安全標準低的電動自行車、燃氣管閥灶具等,解決一批本質安全“老問題”;用好AI、大數據、5G等技術,推動更多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全面提升風險監測預警能力、風險防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