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粵港澳大灣區文學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論壇以“新時代文學的新大眾表達”為主題,由廣東省作家協會主辦。
作為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周的重要活動,論壇邀請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長王蒙,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邱華棟,中國作協副主席、江蘇省作協主席畢飛宇,中國作協副主席、花城文學院聯席院長麥家等文壇名家,共同探索在數字時代與社會轉型背景下,文學如何突破傳統傳播邊界,以更為鮮活的形式融入大眾生活,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共同體。
邱華棟坦言,粵港澳大灣區歷來是文學創作的“聚寶盆”,創作資源源源不斷,取之不盡。“在文學創作中,‘寫什么’固然重要,‘怎么寫’也很重要,‘寫哪里’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我們要書寫粵港澳大灣區,這片土地理應成為當代中國最重要的文學地標之一。”
王蒙表示,文學是心靈和思維的藝術。新大眾文藝要求文學把生活“心靈化”,在生活的記憶和經驗當中有所創造。畢飛宇認為,要將廣東作家放在中國文學版圖下去看,“重視嶺南區域文化固然很好,我們要為那些書寫廣東區域文化的作家喝彩。但也別忘了,有些作家在關注區域文化之外,更愿意擁有全球性、全國性視野,這也是值得肯定的”。
麥家則表示,每一名寫作者都可能是競技者,為人類的心靈目標摸高、跳躍、扛重,不斷地把自己的內心撐大、照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家是一個開拓者。“作家不要妄自菲薄,我們的存在、閱讀、寫作都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