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av观看,欧洲激情一区,久久久激情网,www.国产在线观看,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网站,一级持黄录像免费观看,婷婷成人av
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策解讀 > 文件解讀 > 其他解讀

《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新聞發布會

時間 : 2025-10-22 15:03:33 來源 : 南方新聞網
【打印】 【字體:

圖1.jpg

  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于10月22日上午9:00在廣東大廈三樓國際會議廳舉行《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財政廳、國資委、通信管理局負責人介紹《行動方案》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以下為直播實錄:

圖2.jpg

  主持人鄧鴻(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本場發布會是“高質量發展看廣東”系列發布會的第四十二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構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歷史性機遇,以人工智能驅動“廣東制造”向“廣東智造”躍升,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出臺了《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為便于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我們邀請到《行動方案》的牽頭制定單位和有關參與單位負責人,向大家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各位記者的提問。

  首先,介紹出席今天發布會的發布人,他們是: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曲曉杰先生,

  省財政廳副廳長琳琳女士,

  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李迪云先生,

  省國資委二級巡視員呂寧先生,

  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李慶坤先生。

  現在,有請曲曉杰先生介紹有關情況。

圖3.jpg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曲曉杰: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推進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賦能應用”,強調“人工智能作為新技術新領域,政策支持很重要”。國務院近期出臺了《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推進工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

  廣東作為全國制造大省和人工智能集聚區,產業體系完備,應用場景廣闊,市場空間巨大。一方面,廣東擁有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制造業規模約占全國1/8,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等9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為人工智能賦能應用提供了“試驗場”。另一方面,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業超過1600家,構建了以華為昇騰生態、騰訊混元大模型等為代表的全棧式產業鏈,一大批工業大模型、工業智能體迭代升級,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新引擎”。

  近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制造業當家,始終將制造業作為人工智能應用的主戰場。黃坤明書記提出,要以責無旁貸的勇氣銳氣搶占制勝人工智能新賽道,先行先試推進人工智能在工業制造等場景的應用示范和推廣。孟凡利省長提出,要推進全域全時全行業應用場景開放,促進人工智能加速賦能千行百業。為此,省政府制定出臺了《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圍繞強化關鍵供給、促進應用推廣、構建支撐體系、優化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16條政策措施,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改造、智能化躍升,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一、強化工業人工智能關鍵供給。以“千模賦能百行”為牽引,聚焦電子信息、智能家電、汽車、機器人等優勢行業,建設一批垂直領域大模型和場景專用小模型。推動建設工業領域數據集和工業知識語料庫,加強工業數據開發利用。發揮省市合力,通過“算力券”等政策工具,降低企業算力使用成本。培育一批具有數據處理和智能決策能力的高價值工業智能體,省財政對符合條件的項目擇優予以支持。依托核心軟件攻關工程、先進裝備攻關計劃、工業互聯網協同賦能行動,推動人工智能賦能重點工業軟件、智能裝備、工業互聯網平臺迭代升級。

  二、推動工業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健全制造業企業智能化“診斷—改造—推廣”體系,注重“以診促改、診改聯動”,推動編制細分行業數智化改造指南和典型案例集,為不同細分行業、不同規模體量的企業應用人工智能提供清晰指引。“點”上推動骨干企業建設一批人工智能融合應用項目,幫助中小企業便捷部署融合人工智能的軟硬件。“線”上建設一批產業鏈供應鏈數智化轉型平臺,帶動細分行業相關企業批量化改造。“面”上打造一批高標準數字園區,推動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的新型基礎設施和制造業企業智能化升級。

  三、構建工業人工智能支撐體系。以國家級示范創建為重要契機,推動深圳、東莞等地市建設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開展工業模型應用、技術驗證、系統適配等工作。培育一批國家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提供產品選型、場景孵化、應用推廣等一站式服務。將人工智能能力作為新設立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的重要參考,對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予以資金支持。鼓勵建設人工智能賦能中心、大模型中心、工業模型超市等平臺載體,分行業分領域促進人工智能場景創新應用和供需精準對接。

  四、優化工業人工智能要素保障。依托省市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專項資金,發揮省級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引領作用,支持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鼓勵金融機構推出支持人工智能產品開發應用的融資服務,打造“粵智貸”品牌矩陣。建設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省級工業信息安全服務平臺,開展安全態勢感知、風險評估預警等公共服務,定期開展診斷服務和應急演練。發揮產業人才專項政策效能,針對性地引進和培育高層次、復合型、實踐型人工智能人才和隊伍。加快培育智慧工匠,設計階梯式課程體系,舉辦人工智能職業技能賽事,選樹一批智慧工匠典范。

  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廣東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做大做強。在此,誠摯歡迎廣大企業家、科學家、投資者、創業者、勞動者到廣東共享機遇,帶動更多先進技術、創新項目和優秀企業在廣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我們將竭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保障。

  最后,再次感謝媒體朋友們長期以來對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關注和支持。希望大家積極宣傳廣東的好政策、好技術、好環境,共同推動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謝謝大家。

  主持人鄧鴻:感謝曲曉杰先生。

  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按照慣例,提問前請通報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現在開始提問。

圖4.jpg

  人民日報海外網記者:當前我們看到人工智能正在賦能制造業企業各環節智能化升級。請問省工信廳曲曉杰副廳長,廣東在推動人工智能在制造業領域深度應用方面有哪些具體部署?謝謝。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曲曉杰:感謝您的提問。從產業實踐來看,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滲透和應用于制造業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可以說,行業場景延伸到哪里,人工智能將覆蓋到哪里。我們的計劃是,發揮廣東市場廣闊、場景豐富的優勢,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企業全流程智能化升級。

  一是打造人工智能應用標桿。實施“人工智能+制造業”標桿建設行動,聚焦消費電子、高端裝備、汽車、石油化工、金屬制造、先進材料、泛家居、服裝箱包、生物醫藥、食品、玩具等細分行業,推動制造業企業圍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產品服務、供應鏈管理等高價值場景,創新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部署工業領域大模型和場景專用小模型,提升大模型和小模型的協同效率,建設一批工業智能體高效運作、多場景高度集成的示范工廠。接下來,我們將分批遴選和認定發布省級人工智能融合應用標桿,對符合條件的標桿項目擇優予以資金支持,切實發揮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二是推動數智化“鏈式改造”。近年來,我們創新探索了制造業數字化“鏈式改造”路徑,以龍頭企業、平臺企業帶動鏈上企業改造,接下來將持續深化“鏈式改造”模式。具體包括,推動鏈主企業建設數智化供應鏈,基于工業大模型開展協同采購、協同制造、協同配送等應用,帶動供應鏈相關企業智能化改造;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和標準制定,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精準適用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同時,支持地市對于帶動效果突出、賦能作用顯著的數智化供應鏈協同平臺、融合人工智能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擇優予以資助,推動新技術應用。

  三是帶動中小企業普及應用。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主體。為此,我們將依托國家級和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等政策,聚焦智能終端、新能源汽車、紡織服裝等30多個試點行業,推動模型算法在研發設計、視覺檢測、參數優化、能耗管理、智能分揀等中小企業重點場景落地應用,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項目予以資金支持。并且,我們還將支持建設核心軟件服務平臺,推動中小企業應用融合人工智能的工業軟件,提升中小企業智能化水平。謝謝。

圖5.jpg

  《科技日報》記者:創新載體是技術攻關的“加速器”,也是產業生態培育的“孵化器”,請問省科技廳李迪云二級巡視員,廣東在以人工智能創新載體為抓手推動制造業發展方面做了哪些布局?謝謝。

圖6.jpg

  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李迪云: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

  廣東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建設。目前,全省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9家國家級創新平臺,包括1家國家實驗室,8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擁有各類省級平臺近200家,包括4家省實驗室、5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1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以及190多家省重點實驗室、高水平創新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其中,支持鵬城國家實驗室建設“鵬城云腦Ⅲ”,加快推動具身智能等前沿技術突破,支撐6G超寬帶通信、AI算力生態等國家戰略;支持龍頭企業建設AI開放創新平臺,在先進算法、硬件產品、行業賦能等各細分領域取得系列成果;建設重載機器人全國重點實驗室,聚焦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整機設計、智能控制與智能應用等技術創新領域,推動重載機器人前沿技術研究和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推廣;完成福田實驗室組建工作,以智能家居機器人為應用場景,重點突破具身智能感知、移動、決策、交互等關鍵核心技術;支持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等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研究院;這批平臺的順利落地,有效吸引了一大批高端創新人才和工程技能型人才落戶廣東,開展科研活動。

  下一步,我們繼續按照《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任務部署,持續加強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在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孵化方面的發揮積極作用,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形成良好支撐。謝謝。

圖7.jpg

  中新社記者:請問曲曉杰副廳長,作為新興的前沿技術,人工智能深入制造業場景過程中有時候會存在“需求說不清、供給不適配”的困境。請問廣東將如何推動工業人工智能供需精準對接?謝謝。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曲曉杰:感謝您的提問。新興技術最終的落腳點是價值落地,而價值落地離不開供需精準對接。為了解決制造業企業對于人工智能“怎么應用”“找誰改造”的核心問題,我們正積極開展幾項工作:

  一是建立培育對接機制。去年底,我們安排財政資金支持建設國家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依托線上技術平臺和線下推廣載體,為企業智能化改造提供一站式服務。接下來,我們將聯合促進中心,建立“人工智能+制造業”產品和服務場景的培育和對接全流程工作機制,分行業分領域征集發布人工智能場景“需求清單”和產品服務“供給清單”,打通產業鏈上下游信息壁壘,從“給政策”向“給機會”迭代,為供需對接提供精準指引。

  二是強化產品供給能力。工業模型融入行業應用場景的適配水平,影響著供需對接的精準程度。為此,我們聚焦電子信息、智能家電、汽車、機器人等重點行業,支持工業企業、人工智能企業培育一批適應制造業復雜任務環境、具備跨模態數據處理能力的垂直領域大模型,研制一批質量檢測、工藝優化、設備運維等場景專用小模型,對于符合條件的工業模型項目擇優予以資金支持。同時,鼓勵地市設立“模型券”,支持企業購買工業模型服務,降低人工智能應用門檻。

  三是加強智能改造指引。組織專業力量,為制造業企業提供咨詢診斷和“建檔立卡”服務,幫助企業掌握自身智能化水平現狀,找準薄弱環節和痛點堵點,明確改造優先級。深入摸查和分析企業在“研產供銷服管”等各方面的痛點難點和共性需求,分行業梳理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和實施路徑,推動編制數智化改造指南,為企業部署應用工業模型和智能體提供參考。

  四是開展行業交流活動。啟動“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地市行”,組織供需對接、標桿訪學、參觀交流等活動,支持工業人工智能新技術和新產品首發、首展、首秀,構建“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良好協作生態。深入挖掘一批投資回報率高、行業影響力大的“人工智能+制造業”融合發展典型案例,多渠道對優秀做法和有效模式進行宣傳推廣,幫助企業學習典型樣本、加快改造步伐。謝謝。

  主持人鄧鴻:請繼續提問。

圖8.jpg

  南方財經記者:《行動方案》中有項舉措是加強財稅金融支持,請問廣東省財政廳琳琳副廳長,財政部門是如何支持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謝謝。

圖9.jpg

  省財政廳副廳長琳琳:感謝您的提問。《行動方案》中涉及的財政支持政策,主要是通過專項資金、政府投資基金、貸款貼息等方式,對符合條件的人工智能領域有關項目予以支持。省財政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持續強化資金投入,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

  一、助力企業數智化改造。一是2025年年初預算安排涵蓋支持企業設備更新與開展智能化改造在內的“制造業當家”資金262億元,通過支持制造業領域各項重點工作,促進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二是自2018年啟動實施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以來,省財政已累計投入約15億元,其中2025年預算安排1.32億元,支持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技術攻關項目實施;合計安排3家人工智能領域實驗室約22億元,支持開展人工智能領域基礎研究攻關和科研平臺建設。三是2023年出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政策,政策期內新增10億元支持14個省級試點城市和促進中心建設,并指導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江門6市成功入選國家試點,鼓勵試點城市先行先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二、支持數字化服務平臺建設。一是2020年以來省財政累計安排約22億元,重點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建設數字化基礎設施、增強公共支撐平臺服務能力,以共性數據基礎設施助力企業數字化發展。二是2025—2027年省財政安排2.5億元,支持韶關市數據中心集群建設發展,為我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特別是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提供更加高效可及的算力服務,下一步我們還將配合省政務和數據局研究制定我省智能算力應用普惠補貼政策。

  三、發揮財政金融協同聯動作用。一是落實增值稅留抵退稅、先進制造業增值稅加計扣減、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15%優惠稅率等政策,支持制造業和科技創新發展。二是通過省創新創業基金、省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聯合相關地市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三是強化財政金融協同,落實省制造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貸款貼息政策,2025年年中新增專項資金對制造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符合條件的新增銀行貸款,按不超過利率的35%進行貼息,3年內每年貼息貸款總規模最高可達2000億元;加力提效支持設備更新工作,對符合條件的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貸款,在中央財政貼息的基礎上加力支持,兩級財政共按年化利率1.75%給予貼息。謝謝。

圖10.jpg

  新華社記者:從《行動方案》中可以看出科技創新在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請問廣東省科技廳李迪云二級巡視員,廣東在推進工業智能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謝謝。

  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李迪云: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

  廣東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2018年以來,我們在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中連續布局5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專項,投入省財政資金近15億元,與芯片、智能機器人、網絡協同與工業互聯網、前沿新材料等重大、重點專項協同,構建了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到創新應用多層面的科研攻關體系。其中,在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圍繞提升智能制造、質量檢測、感知協同、分布式計算等領域布局一批攻關任務,并取得多點突破。如,布局智能體復雜技能自主學習項目,支持研發單位開發多模態智能體自主學習與仿真平臺,實現工業機器人復雜裝配的虛實融合遷移與自適應操作,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與智能化水平;布局“基于電力大模型的城市智慧用能調度平臺研發及應用”項目,支持研發單位圍繞電網安全監測、設備運維、調度優化等業務場景,發布能源行業首個多場景融合“大瓦特”大模型,有效提升電網運行效率與安全性等。在專項任務組織上,我們注重與地市的聯動,重點從產業需求布局攻關任務,如,與東莞市開展聯動攻關,支持東莞市龍頭制造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圍繞大小模型協同調度、多模態工業感知、智能體高可信檢測等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并在移動終端、3C電子和消費類鋰電池等行業實現應用,有效提升制造產線的智能化水平,實現產業提質增效與降本升級,該項成果在未來可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工業智能體解決方案,覆蓋制造業超百個工業流程場景。

  下一步,我們繼續按照《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任務部署,圍繞強化工業人工智能關鍵供給、構建工業人工智能支撐體系等方面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支持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加強合作,加快補齊工業人工智能產業短板,有效支撐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謝謝。

圖12.jpg

  香港商報記者:近年來,廣東省屬國資國企深入開展了數字化轉型行動和“人工智能+”專項行動,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請呂寧先生介紹一下,在加快省屬國資國企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會有哪些工作安排,以及重點工作有哪些?謝謝。

圖11.jpg

  省國資委二級巡視員呂寧:感謝您的提問。近年來,省屬國資國企全力實施制造業投資五年倍增計劃,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通過“自己干、合作干、參與干”,積極拓展人工智能產業,促進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關鍵供給,內強發展動能。將33個“人工智能+”項目納入拓新工程,通過“一項目一方案”將支持政策精準滴灌至項目團隊,環保集團無人礦山裝備、廣東建工控股集團智能檢測機器人等已進入推廣應用。加快省數據集團組建,加強數據資源整合,構建高質量數據集和可信數據空間。制定拓展人工智能產業工作方案,加大產業投資力度,力爭到2027年人工智能相關投資超2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1000億元。

  二是抓好場景應用,外聚產業資源。制定場景應用建設清單,在制造、交通、能源等8個重點領域構建系列高價值應用場景,協同合作伙伴打通“人工智能+”“最后一公里”,一批無人化、智能化裝備已在機場集團、交通集團、能源集團的物流、收費、巡檢等場景開展應用。梯度培育智能工廠,加快建立“咨詢診斷—改造升級—驗證評估”的數轉智改工作管理體系,開展數字化轉型、智能工廠建設貫標活動,持續打造標桿示范。

  三是抓好平臺支撐,打通產學研用。積極打造智能工業園區,重點圍繞智能環保裝備、智能建筑裝備、高端真空裝備、高分子薄膜材料等先進制造業,推動園區企業數字化升級。加速“一場兩平臺”建設,廣晟控股集團牽頭的廣東省具身智能訓練場,場地建設、場景搭建、生態構建等工作穩步推進;恒健控股公司牽頭的廣東省先進裝備(設備)產業科技創新應用中心,明確了14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攻關方向;廣新控股集團牽頭的廣東省新材料產業科技創新應用中心,AI賦能平臺已啟動建設。

  四是抓好資本賦能,構建投資矩陣。已形成廣東省先進制造業產業投資基金、戰略性產業促進發展基金在內的先進制造業基金群,累計認繳規模約700億,投資項目52個。粵科金融集團成立人工智能方向科研機構聯盟,簽約總規模近30億元的5支成果轉化基金,聚集近120個人工智能項目。恒健控股公司正在組建總規模100億元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投資基金,圍繞產業鏈開展投資布局。

  下一步,省屬國資國企將持續深化數字化轉型和“人工智能+”專項行動,加快成為應用場景的轉化者、產業生態的培育者和智算資源的供給者,我們誠摯歡迎海內外領軍企業、創新企業、頂尖科研院所和專家學者與我們一道,深化合作,深耕應用場景,為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廣東制造作出更大貢獻。謝謝。

圖13.jpg

  《羊城晚報》記者:這次《行動方案》提到多項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廣東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怎么去具體支撐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接下來有哪些重點工作?謝謝。

圖14.jpg

  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李慶坤:感謝您的提問。工業人工智能的規模化應用,是算網融合發展服務的主要場景,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是算網融合的“骨架”,更是制造業數智化改造的“數字動脈”。我們主要從“強基礎、促協同、助融合”三個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一是堅持適度超前,搭建全國領先的信息基礎設施網絡。截至2025年8月,累計建成5G基站43.1萬個,10G PON及以上端口252.9萬個,規模穩居全國首位,實現“鄉鄉通千兆,村村通5G”。開展萬兆光網試點工作,推動全省15個項目入選全國試點,數量居全國首位,實施“粵啟萬兆 百區齊發”行動,計劃今年內打造100個萬兆光網項目,其中工廠場景項目數量超1/3。

  二是加快算網協同,持續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在網絡建設方面,以廣州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廣州互聯網交換中心、前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為支點,建成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400G全光運力網絡,實現“韶關市內1ms、灣區3ms、全省6ms”超低時延圈目標,目前正進一步推進韶關申報算網樞紐互聯中心;在數據中心建設方面,電信、移動、聯通韶關數據中心項目均已具備萬卡承載能力;在算力服務方面,前海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算力服務平臺,接入算力資源池18個,匯聚算力規模超14000P,提供算力調度、算力交易、算力應用、算力安全等功能服務。

  三是推動數實融合,助力廣東推進新型工業化。截至2025年8月,全省建成7600余個5G行業虛擬專網,5G物聯網終端用戶數接近2700萬個。推動落實5G工廠“百千萬”行動,三年累計79家5G工廠入選《全國5G工廠名錄》。推動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廣州)擴容升級,開展“千標通粵”標識貫通行動,實現關鍵環節標準化和上下游數據的互聯互通,助力制造業“鏈式改造”。

  下一步,我們將扎實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強化支撐工業人工智能規模化發展的基礎網絡建設,加速推進5G-A、萬兆光網等高速網絡向制造業園區深度覆蓋,在園區、工廠等產業載體建設一批自主可控的新型工業網絡,筑牢工業制造“連接底座”;二是推動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積極引導電信運營企業、IDC服務商等企業,打造“實時性高、本地化需求強”的特色工業算力供給,讓制造業企業“算力用得上、用得起”。三是強化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充分發揮信息通信行業優勢,打造算力、工具、模型、應用等人工智能全棧服務,促進自主運行、智能決策、全局優化的智能制造落地,全面支撐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謝謝。

圖15.jpg

  廣東廣播電視臺記者:《行動方案》中提到要發展壯大賦能應用載體,請問曲曉杰副廳長,廣東接下來在工業人工智能平臺載體建設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舉措?謝謝。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曲曉杰:感謝您的提問。為加速推動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我們對賦能應用載體建設進行戰略性布局,重點推進幾項工作:

  一是構建具身智能訓練場體系。具身智能訓練場已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科技競爭的前沿陣地,是推動機器人從“專用工具”向“通用智能體”躍遷的重要基礎設施。目前,我們正在構建“1+1+N”具身智能訓練場體系,也就是建設1個主訓練場和管理中心、1個具身智能示范區、N個細分領域訓練場,推動工業制造等重點領域真實應用場景有序開放、數據流通、標準統一,為具身智能模型的研發應用提供數據訓練和驗證支撐,推動科技企業等技術供給方與制造業企業等場景應用方深度協作,促進前沿技術從實驗室研究邁向規模化工程應用。

  二是培育人工智能開源社區和開源生態中心。構建具備國際視野的開源創新體系對于推動人工智能發展至關重要。我們將持續通過政策賦能驅動開源發展,遴選支持一批優質人工智能開源社區和開源生態中心,提供技術交流、算力調度、數據訓練等服務,推動企業基于開源基礎大模型開發工業模型。同時,通過資金獎補等激勵手段,降低企業創新發展成本,提升人工智能賦能企業效益和質量。

  三是打造人工智能領域創新中心。針對人工智能應用過程中的技術落地系統性不足、優勢領域引領帶動作用有待強化等短板,我省聚焦“前沿引領與優勢強化”核心功能,建設智能體領域創新中心、智能終端領域創新中心。智能體領域創新中心主要依托廣州、深圳等地市在前沿技術方面的先發優勢,開展智能體核心技術攻關與場景探索,搶占前沿應用高地;智能終端領域創新中心立足東莞等地市在智能終端制造方面的堅實基礎,強化產業鏈協同與高端化升級,持續鍛造優勢長板。

  四是建設國家級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今年,我們成功爭取了國家級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消費領域移動終端方向)在廣東落地。接下來,我們將強化省市資源協調保障,推動東莞、深圳等地市加快建設中試基地,開展工業模型應用、中試驗證、芯片適配等工作,支持終端行業全鏈條人工智能應用,并爭取更多國家級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落地建設。謝謝。

  主持人鄧鴻:由于時間關系,提問環節就到這里。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提供的信息量大,項目詳實,希望各位媒體朋友積極關注《行動方案》的出臺及實施的進展,結合到制造業企業和人工智能企業等一線采訪的經歷,多出客觀、立體、鮮活的報道。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發布人,謝謝記者朋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色在线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四虎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狠狠插狠狠插| 女女百合互慰av|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欧美视屏一区| 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专区50| 欧美一区二区色|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白浆动漫| 国产88在线观看入口| 午夜电影毛片|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15| 91av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图片| 欧洲在线一区| 强制中出し~大桥未久在线播放 | 久久久午夜爽爽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99久久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高潮呻| 97人人澡人人爽人人模亚洲|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久久九九亚洲|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四区| 李采潭无删减版大尺度| 欧美xxxxxhd| 99热久久精品免费精品|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大片|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尤物酒店| 一色桃子av| 17c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99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一区日韩在线|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国产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线免费| 99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理论片午午午伦夜理片2021 | 久久艹亚洲|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欧美freesex极品少妇|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欧美精品|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 久久久中精品2020中文| 久久精视频| 午夜国产一区| 国产高清精品一区| 在线观看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对白刺激国产对白精品城中村| 中文字幕制服狠久久日韩二区| 国产欧美精品久久|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综合| 久久综合伊人77777麻豆| 亚洲一卡二卡在线|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 91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挺进警察美妇后菊| 日韩av一区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二区| 国产麻豆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av一二三四区|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观看|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苍|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蜜月| 高清欧美精品xxxxx| 天天干狠狠插| 最新国产一区二区| 免费看农村bbwbbw高潮| 国久久久久久| 999久久久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