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粵食越好 粵品世界”之生物制造賦能食品產業應用場景“煥新”和產銷對接活動在廣州舉辦。據會上消息,《廣東省推動生物制造賦能制造業的若干措施》將于近期印發,將提出六大方面共24條具體舉措,涵蓋完善標準體系、強化技術攻關、加快成果轉化、拓展應用場景等核心內容。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莊樂從透露,其中,在標準體系建設方面,將提出建立生物制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支持企業和機構主導制定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推動生物制造產品質量體系與國際接軌。
在成果轉化方面,莊樂從透露,將支持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與重點園區共建成果轉化基地,支持企業開拓市場,加強技術項目以及資本對接,加快科技成果落地應用。在產業生態方面,將強化金融、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打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優質發展環境。
從生物制造賦能制造業的領域來看,食品產業是最貼近民生、最具創新潛力的產業方向之一。
“生物制造正展現出深遠的戰略價值。”國家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項目技術經理劉巧利分享,從資源重構角度看,它以二氧化碳、工業廢氣、非糧生物質等為原料,為保障國家民生安全與蛋白質自主供應開辟出一條創新且具有革命意義的路徑。
劉巧利舉例,比如,微生物蛋白生產技術效率遠超傳統農業,達到植物的500倍、動物的1000倍。微生物能夠利用二氧化碳及其他有機、無機碳源、氮源,合成葡萄糖、脂質、脂肪酸和淀粉等食品原料,這對推動食品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應對糧食危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看似是牛排、雞排,其實這些都是微生物蛋白。”在產銷與供需對接環節中,慕恩(廣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蘑米事業部COO田靈芝拿起一盒“雞排”解釋,該公司通過微生物發酵技術,自主研發與生產新型微生物蛋白。該蛋白是一種全蛋白,含有人體所需全部氨基酸,并兼具膳食纖維,具有低脂肪、零膽固醇等特性。
“微生物蛋白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田靈芝介紹,在替代肉制品方向,可開發出腸、餐肉、牛排、雞胸肉等系列產品;在主食應用方向,可制作包子、餃子等各類餡料。此外,該蛋白還可用于開發組織化質構產品,例如解決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飲奶需求,打造新型植物基奶制品。
會上,省食品行業協會還發布首批18個生物制造賦能食品產業應用場景“煥新”典型案例,集中展示了廣東企業在生物制造賦能食品產業領域的創新成果與應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