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申請240小時過境免簽?10月1日,白俄羅斯籍旅客伊萬搭乘航班入境廣州,通過手機問詢白云邊檢站部署運行的AI數字人客服,迅速獲得了清晰的解答指引。
“智能客服支持英語、德語、俄語等多語種實時切換,能精準解答關于簽證政策、入境流程等500多個高頻問題。”作為此項技術研發的主要參與者,該站執勤四隊副隊長何寧說:“我們努力讓每一位旅客感受到口岸的智慧與溫度。”
國慶假期,白云機場口岸出入境大廳熙熙攘攘,人潮涌動。當旅客們洋溢著歸國的松弛、旅途的期待,快步穿梭大廳時,不遠處的技術值班室里,技術值班民警陳證果正全神貫注,緊急處理機房傳出的異常蜂鳴報警聲。他盯著機房環動監控系統信息,手中快速記錄著參數,腦中同步預演著應急預案……最終確認是外部電壓暫降觸發預警且系統正常后,他深吸一口氣,拿起對講機向站指揮中心匯報:“設備已經檢查,沒有異常。”隨即,他便投入到下一輪系統巡檢工作中。
技術崗位民警的這份沉穩,來自對每一條線路的爛熟于心,也來自對每一項技術的反復驗證,更來自對每一處細節的千百次推敲核查。他們的付出隱形卻關鍵。
高效可靠的技術保障并非一蹴而就。為積極響應國家移民管理局“三新建設”部署,白云邊檢站抽調技術骨干組建研發專班,持續探索“新質戰斗力”的創新路徑。
那段時間,機房的燈常常亮到深夜。民警們與一行行冗長復雜的代碼“較上了勁”,為了突破“自動篩查數據耗時長”“由靜態判斷迭代為動態預警”等技術瓶頸,他們反復驗證算法、推倒重來。
新警歐惠芬為優化一個識別模型,曾連續一周比對上千條樣本數據;老民警王曦帶著大家梳理核心流程,常常一干便到深夜……最終,團隊成功完成“慧劍”“特客”等系統的智能化升級,進一步提升和優化了口岸的查驗效率與旅客的通關體驗。
國慶中秋“雙節”剛剛過去,加上第138屆廣交會臨近,白云機場口岸出入境客流量持續攀升,執勤四隊民警已提前進入保障狀態,持續優化算法模型、開展壓力測試……當出入境旅客享受著通關的安全與高效時,技術崗位民警在另一處“看不見”的戰場,用專業與專注守護國門,換來了每一位旅客“看得見”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