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產品與服務發布會(廣州專場)舉行。活動現場,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醫療領域)正式啟動,廣東第三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發布,含海洋經濟、生態環境、國資、文化、能源5個領域的26類場景。
作為國家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公共衛生治理的重要戰略工程,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醫療領域)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探索以“發現即控制”為核心的疾病防治新范式。基地將建設開放共享的模型訓練平臺和國際化協同創新生態,推動廣州豐富的醫療資源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形成從算法研發到模型服務的全鏈條支撐。
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是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中重點攻堅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截至今年8月,廣州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產業市場主體超過39萬戶,同比增長15.3%,人工智能產業新登記市場主體同比增長近九成,展現出旺盛的創新活力。
本次活動完成一批重點合作簽約,聚焦能源轉型升級和公共安全治理,為廣州打造人工智能賦能產業和社會發展的標桿應用注入新動能。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能源領域)建設運營戰略合作協議正式落地,基地由中國南方電網牽頭建設,將依托電網數字孿生,推動人工智能在發、輸、配、用各環節的規模化應用,破解新能源消納與電網安全運行難題,支撐“雙碳”戰略目標。
今年以來,廣東陸續發布了三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清單,共計13大領域的78類場景。當天,大會發布的第三批場景中,在海洋經濟領域,梳理了海洋牧場提效、海上安全治理、海洋生態保護、海洋災害預警、海事航道巡檢等五大典型場景;在生態環境領域,梳理了污染溯源與監管、環境質量預警、生態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監測、固廢識別與監管、水務與水環境治理、減污降碳協同管理等六大典型場景。